你的位置:沈阳炒股配资平台_网上股票配资流程_股票配资杠杆开户 > 网上股票配资流程 >

配资平台开户网 朋友·伙伴丨“路向远方延伸,如同我们的友谊”

配资平台开户网  朋友·伙伴丨“路向远方延伸,如同我们的友谊”

朋友·伙伴丨“路向远方延伸,如同我们的友谊”

中方支持埃塞战后重建和发展振兴,愿以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为契机,扩大两国务实合作,支持埃塞发挥地区交通枢纽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同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打造东部非洲地区铁海联运网络和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示范区。

——2024年9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进行正式访问的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时指出

基础设施建设是非洲发展的基石,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是非洲国家的普遍期待和迫切愿望。

湖南建投集团旗下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路桥”)是最早走出国门的省属国企,在非洲、亚洲诸多国家建设了大量项目。2002年,湖南路桥员工廖力来到埃塞俄比亚,从技术员做起,专注修路架桥,与当地人相识相交,筑起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致富之路,让中非友谊之路通向更广阔的未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亮

每年6月至9月是埃塞俄比亚的雨季,雨水淅淅沥沥、连绵不绝。

7月27日,埃塞俄比亚,汽车和马车同时行驶在修好的公路上。

7月27日,距离首都亚的斯亚贝巴150公里左右的图卢波路镇,下过雨的地面满是泥泞,当地居民步行或驾着骡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前往镇中心。

在镇中心东侧,一条全新的公路已现雏形,十余名身穿绿色马甲的施工人员正忙碌着,他们来自湖南路桥埃塞分公司。“只要雨不大、能施工,进度就要往前赶,争取今年11月完工。”湖南路桥埃塞分公司负责人廖力与同事边看施工图、边现场指挥。这条路连接奥罗米亚州与中部州,是廖力在埃塞俄比亚参与修建的第16条公路。

7月27日,埃塞俄比亚图卢波路镇,居民去赶集。

从施工点驱车数公里,驶入山岭,眼前风景如画。已完工的路段平整干净,两道黄色标线在绿色的山间蜿蜒至远方。

“刚到埃塞俄比亚时,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公路。”走在自己修筑的路上,廖力回忆起初来乍到时的场景。

2002年10月,21岁的廖力大学毕业不久即前往埃塞俄比亚。“年轻的时候想去外面闯一闯,而且海外项目工资高,机会更多一些。”

然而,刚到亚的斯亚贝巴,当地路况就给廖力来了个“下马威”。

那时,埃塞俄比亚首都仅有两条主干道,整个国家的路网绝大多数是坑洼不平的砂石路。

“从首都机场到项目部约400公里,用了整整两天才到。一路颠簸,途中换了四次轮胎。”廖力还记得,当时被颠得吐了好几次,一天没吃下饭。

好不容易来到项目上,又仿佛“进了动物园”。土狼、蜜獾、尖嘴鳄等野生动物是这里的常客,外出必须乘车。

在廖力看来,这些都不算难题。难的是如何与当地人顺畅交流,并获得他们内心的认同。

7月27日,埃塞俄比亚,湖南路桥埃塞分公司负责修建的图卢波路-克拉项目工地。

“色拉姆农(你好)!”走进图卢波路-克拉项目部,廖力用阿姆哈拉语与大家打招呼。进入办公室,又与负责财务、设计等工作的当地员工交流,他可以在阿姆哈拉语与英语之间“丝滑”切换。

在埃塞俄比亚,当地百姓大多说阿姆哈拉语。别看现在廖力可以跟当地员工谈笑风生,但刚来时,他只能比划着开展工作,好似“鸡同鸭讲”。“你让机手下料,他可能把车开动了,都吓得不行。”因为交流不畅,工作效率低、风险高,廖力一度焦虑地想“逃”回国。

数十个夜晚,廖力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犹豫不决。“飞越万里来到这里,因为语言就半途而废?来到海外,不就是为了挑战自己?”年轻的廖力逐渐找回踏出国门时的闯劲,下定决心要迈过语言这道坎。

从模仿开始,廖力跟着当地员工一个词一个词地学。当地员工也乐于帮助廖力,一边不厌其烦地教他发音,一边笑呵呵地看着这位中国“学生”抓耳挠腮、喃喃自语。

“拿出死磕的劲,上学时都没那么认真!”聊到这里,廖力指向窗外,“秀”了一把:“道路是‘阿拉古担那’、太阳是‘瑟嗨’……”

两个月后,廖力基本能明白当地工人说话的意思;五个月后,他就能用阿姆哈拉语给本地员工安排工作,成为公司第一个熟练掌握当地语言的中方员工。

语言,是打开心门的“钥匙”,也是连接友谊的纽带。

当地员工遇到问题,会找廖力倾诉,希望得到他的建议;因为沟通效率高,廖力带的小组或项目工作进展往往很快。有一次,廖力驾驶的汽车在路上抛锚,凭借一口流利的阿姆哈拉语,他很快得到当地人的帮助,修好汽车重新上路。

7月27日,埃塞俄比亚图卢波路镇,湖南路桥埃塞分公司负责人廖力(左)和助理马斯特查看施工图纸。

廖力的非洲朋友越来越多,其中就有埃塞俄比亚公路局局长穆罕默德·阿布杜拉曼。7月29日,记者跟随廖力来到穆罕默德·阿布杜拉曼的办公室,这对相识10多年的朋友一见面就有聊不完的话。

“我们是在一个项目上认识的,当时我一下就记住了会说阿姆哈拉语的中国人——廖力。”穆罕默德·阿布杜拉曼表示:“他能主动学习阿姆哈拉语,是对我们的尊重。这也是廖力获得我们尊重的原因之一。”

图卢波路-克拉项目长80公里,途经多个村镇,是沿线居民日常生活、人员往来的主要通道。

7月27日,在图卢波路镇上,17岁的小伙子卢内基和母亲一起来赶集。他的母亲头顶巨大木桶,里面装着等待出售的鸡蛋。

卢内基的家距离镇上约6公里,每次步行前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这条路修好后,我可以骑着自行车到镇上卖东西。更多人开着汽车经过这里,生意会更好。”卢内基开心地说。

从图卢波路镇到克拉镇,以前全是土路,要翻过几座山,开车需几个小时。公路修通后,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当地居民的农产品通过公路可以更便利地带出去。也许再过几年,沿途的小镇也会变得像城区一样。”廖力的助理马斯特说。

扎根埃塞俄比亚22年,从最早的“220项目”,到正在扫尾的图卢波路-克拉项目,廖力跟随公司参与修建16条公路,总里程长达1500多公里。

7月27日,埃塞俄比亚,图卢波路-克拉项目在山间蜿蜒。

一条条公路纵横交错,联通乡村和城市,带来便利和机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16条公路中,廖力印象最深的是“220项目”,也是他在当地参建的第一条路。

“220项目”连接德卜勒马科斯市与马洛维县,名称源于其长度,220公里。起初,该项目由另外一家企业承建。因为多种原因,两年过去,仍未开工。廖力所在公司接手后,外界一片质疑声,认为他们花10年也未必能够修通。

想要“打出名堂”,必须拼一拼。

旱季时,所有中方员工坚守项目一线,三班倒不间断施工;因文化、宗教等差异,当地员工的工作时间和效率无法保证,就通过调整工资待遇和劳动时间,想方设法提高积极性。

廖力当时是项目上的路面摊铺技术员,需紧盯路面浇筑进度,有时甚至通宵加班。他抬起黝黑的手臂说:“这里紫外线很强,当时不到一个月,我就被晒成了巧克力色。第一次回国探亲时,父母几乎认不出我了。”

旱季日夜不停,雨季“见缝插针”。第一年,他们修通40公里;第二年翻倍,达80公里;第三年再提速,修通最后100公里,创下埃塞俄比亚年摊铺双层沥青混凝土的最快速度。这个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2006年,“220项目”完成交付,一条旅游“黄金通道”就此打通。从埃塞俄比亚中部的耶拉巴野生动物保护区出发,一路北上,可直达该国最大湖泊塔纳湖。这条线路也被埃塞俄比亚称为中国人送给当地人民最好的“礼物”。

穆罕默德·阿布杜拉曼回忆:“当时,一家湖南公司5年时间交付‘220项目’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公路局,并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家专业敬业、能够创造惊喜的中国企业。”

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仍“困扰”全球,湖南路桥埃塞分公司“临危受命”,承建法吉纳-奥姆水库文旅公路。该项目是埃塞俄比亚国家公园旅游项目的配套设施,是重要的“形象工程”,工期只有8个月。

“项目距离不长,但工期短、要求高。”作为公司经验最丰富的员工,廖力出任项目经理。考虑到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他提前安排施工人员,备足砂石、水泥等物料。项目开工即冲刺,每天奋战16个小时,不到7个月高质量完成交付,刷新埃塞俄比亚公路建设史最快完工速度。

7月27日,埃塞俄比亚,卡车行驶在已经完工的平整路段上。

2023年上半年,凭借在建设法吉纳-奥姆水库文旅公路项目中展现的敬业专业,湖南路桥埃塞分公司获得由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亲自颁发的“杰出贡献嘉奖”。阿比在颁奖典礼上点赞:“项目开工时还是一片泥地,没想到我第二次来,一条崭新的沥青路就出现在眼前。”

离开图卢波路-克拉项目时,廖力的助理马斯特挥舞手臂,将几名当地工人招呼到一起:“这几天雨不大,沟渠要尽快修好。老板说了,本周完成,有奖金。”

话音刚落,当地工人立刻欢呼起来。一旁的廖力赞许地拍了拍马斯特的肩膀。

2013年,马斯特从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在一家当地建筑公司担任工程师。当时,廖力经常到这家企业沟通业务,一来二往,对马斯特愈发了解:有朝气、办事稳,专业知识扎实。

面对廖力抛来的“橄榄枝”,马斯特经过考虑,选择了加入。他说:“中国企业修筑公路质量高、速度快,愿意传授技术和经验给当地人。我们的国家需要向中国学习,我也期待到中国企业学习。”

7月27日,埃塞俄比亚,湖南路桥埃塞分公司修建的图卢波路-克拉项目穿过小村庄。从图卢波路镇到克拉镇,以前全是土路,要翻过几座山,开车需几个小时。公路修通后,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从专业技术、项目管理到合同履行、与政府部门沟通等,一个有心教,一个愿意学。马斯特很快成为公司最出色的当地员工。

“工作中,大家互帮互助。”廖力说。马斯特是本地人,与当地企业洽谈合作,交流效果更好;与项目上的当地工人沟通,马斯特知道如何激励他们。

“这个进球真漂亮……”7月28日下午,适逢巴黎奥运会女篮比赛中国队对阵西班牙队,马斯特邀请廖力来家中一起看球赛。

比赛中,当中国女篮得分时,廖力和马斯特一起欢呼。当中国女篮最终以一分惜败,两人不禁一同惋惜。

看完比赛,马斯特从卧室拿出一个文件袋,向记者展示他的硕士学位证书。“廖力是师傅,也是好大哥,他一直支持和鼓励着我。”

埃塞俄比亚是东非大国,人口多,发展潜力足。看着马斯特一步步成长,廖力支持他出国留学,开阔眼界、提升技能,并主动为马斯特撰写了推荐信。

2017年至2019年,马斯特如愿前往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攻读设计和建筑项目管理硕士。毕业后,他本有机会留在瑞典工作。摩挲着学位证书,马斯特说:“我有个信念,要通过修路改变自己的国家;而且我也想继续和廖力共事,就没有犹豫,再次回到了公司。”

在湖南路桥埃塞分公司,和马斯特一样长期就职的当地员工不在少数。

“中国企业、中国人,在埃塞俄比亚是稳定、可靠的代名词。”身材高大的丹尼在公司担任司机已有14年。从单身汉到三个孩子的父亲,丹尼与这家湖南企业共同成长。

廖力介绍,自进入埃塞俄比亚市场以来,从普工、机手等工人岗位,到设计、财务等专业职务,公司累计聘用当地员工超两万人次,大家一起为更美好的生活打拼。

与我们道别时,穆罕默德·阿布杜拉曼表示:“湖南企业在埃塞俄比亚修路筑桥,路向远方延伸,如同我们的友谊。”

用心与专业最动人

王亮

“老口子”是长沙方言,是指在一个行业或区域摸爬滚打多年,很有经验的人。在埃塞俄比亚,长沙“满哥”廖力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老口子”。

“不能静态地去认识、理解非洲。埃塞俄比亚有3000多年的历史,发展潜力很大……”第一次跟廖力聊天,他很认真地跟我介绍。

走进异国他乡,面对各种挑战,他迎难而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与当地人相处,他以诚相待,收获了平凡却醇厚的友谊。努力学会当地语言,积极投入每一条公路的建设,廖力的用心与专业,深深打动了当地人。

来到埃塞俄比亚,在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看着新修的平整公路,听到当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逐渐理解了廖力22年的坚守。采访中,埃塞俄比亚公路局局长穆罕默德·阿布杜拉曼真诚地说,希望老朋友廖力在这里再待20年,与他们一起见证埃塞俄比亚迈向现代化。

设施联通是中非合作“八大行动”中的重要一项。设施通,百业兴;设施通,心相连。中非基建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大陆的背后,离不开众多像廖力这样的“老口子”。他们扎根非洲,促进合作,传递友好,在充满希望的非洲大陆上铺就更多“发展路”,架起更多“连心桥”。

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

中国对埃塞的政策充分体现了平等和相互尊重,双方关系是互利共赢的。中国企业的投资与合作为促进埃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埃塞愿同中方继续坚定相互支持,希望以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深化两国经贸、基础设施、工业、互联互通、安全等领域合作,助力埃塞实现稳定和发展,推动两国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多成果。

埃塞俄比亚公路局局长穆罕默德·阿布杜拉曼:

中国一直在创造发展的奇迹,是最好的学习榜样。湖南路桥是一家专业敬业、能够创造惊喜的中国企业。我们对湖南路桥充满敬意,也期待双方达成更多的合作。

湖南路桥埃塞分公司当地员工马斯特:

中国员工尊重当地人,愿意传授我们技术和经验,我们既是同事更是朋友。

筑路非洲的湖南力量

“要想富,先修路。”这条中国发展“金律”也在非洲得到印证。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到2023年,中国企业已在非洲修筑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显著推动了非洲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福祉的提高。

中建五局、湖南建投集团、湖南中扬建设等一批湖南建筑工程企业敢为人先,上世纪70年代走进非洲,深耕埃塞俄比亚、马里、肯尼亚、贝宁等国家,建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公路、隧道,同时带动工程机械、海工设备、建筑材料等关联产品出口。

在阿尔及利亚,中建五局承建的南北高速53公里公路项目,穿越该国北部阿特拉斯山脉,包含了项目中“最长公路隧道”“最长公路桥”“最高防护边坡”等施工点,是整条高速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段。

在刚果(布),湖南建投集团旗下湖南路桥集团参建其国家一号公路项目的一期、二期、三期,助力打通刚果(布)唯一港口城市黑角到首都布拉柴维尔的“黄金通道”,将两座城市的行车距离由一个星期缩短到8个小时。

同样隶属湖南建投集团的湖南交通国际经济工程合作有限公司,聚焦非洲市场30余年,在马里设有固定办公基地,拥有原值1.25亿元的施工机械设备400余套,业务辐射马里、科特迪瓦、加蓬等国家。

近几十年,凭借专业的技术和敬业的精神,湖南建筑企业在非洲筑路修桥、促进数万当地民众就业,在国际上塑造了良好口碑,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

(王亮 整理)

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童迪 摄影报道 配资平台开户网